撒固兒部落
撒固兒部落
地區簡介
文獻上最早出現撒奇萊雅族的紀錄,可推至荷西時期,西班牙人當時已經紀錄到奇萊平原上,有撒奇萊雅族居住。
撒奇萊雅人於奇萊平原上生活,東臨太平洋,部落內沿著美崙溪,族人發展出農業、漁業、狩獵三個主要類別。昔日傳統農業以小米耕種最為重要,也延伸出與小米生長相關的祭儀,十九世紀後因為與噶瑪蘭族人接觸,族人開始學習水田耕作技術,水稻耕作面積逐漸增加,飲食習慣也逐漸改變。漁業以撈捕沿海河川中的魚類、採集貝類為主,捕魚祭時需提前製作漁具,cengceng跟celing,皆是就地取材,熟稔的植物應用與生態知識,使用天然的捕魚方式。奇萊平原因年末時會有候鳥棲息,侵擾農作物,早期也有狩捕鳥類的習慣,現今不捕鳥了,但是維持傳統祭儀,族人共聚並且由頭目帶領,祈福敬告祖靈。
博覽藏品
探索47個藏品
自然黏稠又消暑的黃麻湯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響風箏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撒奇萊雅族人的捕鳥陷阱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刺竹枝條具有倒刺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撒奇萊雅人吃什麼都喜歡先用火烤過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Pacngcng的竹子一層一層拿掉後,最後階段便是以網子來撈魚了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處理蘆葦心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西洋菜生長於乾淨流動的水域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魚當然要烤得焦焦的才好吃啊!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刺竹叢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早期撒奇萊雅族的生活一景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參加撒奇萊雅廚房小旅行的夥伴們幫忙處理野菜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豐收的捕魚祭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黃麻葉搓洗後擠出水分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早期族人所居住的茅草屋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日常賴以為生的傳統捕魚方式Pacngcng(人工魚礁)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撒奇萊雅族人的固有漁場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刺竹莖桿的竹肉厚實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先用竹圍將四周給圍起來,再將Pacngcng的竹子一層一層拿掉,最後便剩下魚獲了。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蘆葦心也是族人經常食用的菜餚之一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Pacngcng上面最後覆蓋上草堆及石塊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阿美族採集的paw(細葉碎米薺)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採集林投葉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日本警察與部落年輕人的合照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河海中的生物大多數會成為族人口中的美味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