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石
砌石


Hansal
布農族
農耕知識
加和部落|臺東縣
雜糧飯[中平部落] 、 張萬生頭目[電光部落] 、 花豆[中平部落] 、 玉米[清水部落] 、 燒墾[巴喜告部落] 、 美洲闊苞菊[電光部落] 、 野莧[山領榴部落] 、 玉米[巴喜告部落] 、 黃荊[山領榴部落] 、 血桐[達魯瑪克部落] 、 糯米飯糰[電光部落] 、 小米[達魯瑪克部落] 、 過山香[電光部落] 、 胡榮茂[巴喜告部落] 、 玉米飯/玉米粥[清水部落]
Murraya paniculata 月橘 、 Amaranthus viridis 凹葉野莧菜 、 Phaseolus lunatus 皇帝豆 、 Vitex negundo 黃荊 、 Zingiber officinale 薑 、 Macaranga tanarius 血桐 、 Emilia sonchifolia var. javanica 紫背草 、 Chenopodium formosanum 臺灣藜 、 Pluchea carolinensis 美洲闊苞菊 、 Vigna unguiculata 豇豆 、 Setaria italica 小米 、 Zea mays 玉蜀黍 、 Lycianthes biflora 雙花龍葵 、 Clausena excavata 過山香
探索36筆資料
結婚叮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結婚場合中所演唱的歌曲。若在一般場合中演唱,則稱為「勉勵歌」。內容主要呼籲子女們要孝順父母。歌曲中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加入演唱。內容主要勉勵子女要好好做人,孝敬父母親,是一首十分感傷的歌曲。曲調與祝婚歌略不同。
童謠︰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才擁有的傳統歌謠。內容敘述一隻正在吃東西的大公雞,被一個住在後山且自認為是博士的RUMAV擊打的情形。此曲後來則引伸為呼籲大家愛護動物的歌曲。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歌是過去布農族要進行群體狩獵時所演唱的儀式歌曲。不過在花蓮的丹社群(take vatan),則是在獵歸之後,在巫司的祝福下才演唱。歌曲內容除了感謝獵槍讓其獵獲獵物外,一方面也感謝獵物,並祈求獵物們的原諒,以及希望下次打獵時,能獵獲更多的獵物。
互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原本為教堂聖歌,而非傳統歌謠。演唱時必須與精兵歌一起唱,歌詞一開始即演唱:「從現在開始」,而至精兵歌時,才演唱主要內容,可算是「精兵歌」的一段前奏。樂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部分加入演唱。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歌是過去布農族要進行群體狩獵時所演唱的儀式歌曲。不過在花蓮的巒社群,則是在獵歸之後,在巫司的祝福下才演唱。歌曲內容除了感謝獵槍讓其獵獲獵物外,一方面也感謝獵物,並祈求獵物們的原諒,以及希望下次打獵時,能獵獲更多的獵物。
會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內容主要敘述一個人在前往拜訪朋友的路途中,因路途遙遠且獨自一人在深山裡面行走,而產生思鄉之苦。在領唱唱出歌詞第一個字後,合唱隨即加入。
精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與互勉歌為一組歌曲,原本為教會歌曲,而非傳統歌謠。樂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隨即加入演唱。內容主要是提醒兒女們,要聽從父母的話,並孝順父母。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布農族人在狩獵完後,稟告自己所獵得之獵物時所演唱的歌(通常僅稟告的獵物為四肢腳、較大型的動物,兩隻腳的較小型的動物則不稟報)。而此曲除了稟告所獵獲的獵物之功能外,大家也可藉由此曲的演唱互相激勵。樂曲主要由一位領唱及合唱,以短小且相同的樂句快速地輪唱。
夢中即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花蓮縣卓溪鄉傳統詞曲
在布農族的歌謠當中,做夢(mataisah)的情境經常被當作歌唱的主題。像這首「夢見hisava」,就是以夢中所見所聞為題。曲中不但夢見了他的同伴hisava 被郡社群人娶走了,更夢見一些血淋淋的畫面。這也反映了夢境的似真似假、朦朧不清、如幻似真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