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石
砌石


Hansal
布農族
農耕知識
加和部落|臺東縣
雜糧飯[中平部落] 、 張萬生頭目[電光部落] 、 花豆[中平部落] 、 玉米[清水部落] 、 燒墾[巴喜告部落] 、 美洲闊苞菊[電光部落] 、 野莧[山領榴部落] 、 玉米[巴喜告部落] 、 黃荊[山領榴部落] 、 血桐[達魯瑪克部落] 、 糯米飯糰[電光部落] 、 小米[達魯瑪克部落] 、 過山香[電光部落] 、 胡榮茂[巴喜告部落] 、 玉米飯/玉米粥[清水部落]
Murraya paniculata 月橘 、 Amaranthus viridis 凹葉野莧菜 、 Phaseolus lunatus 皇帝豆 、 Vitex negundo 黃荊 、 Zingiber officinale 薑 、 Macaranga tanarius 血桐 、 Emilia sonchifolia var. javanica 紫背草 、 Chenopodium formosanum 臺灣藜 、 Pluchea carolinensis 美洲闊苞菊 、 Vigna unguiculata 豇豆 、 Setaria italica 小米 、 Zea mays 玉蜀黍 、 Lycianthes biflora 雙花龍葵 、 Clausena excavata 過山香
探索198筆資料
羅娜村布農族弓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弓琴是布農族人最主要的樂器,稱為La tuk。布農族人在獨居或心情煩燥、寂寞的時候,常會彈奏弓琴來疏解心中的若悶。弓琴以竹子為弓、細鋼絲為弦,一端銜在嘴裡,左手持弓右手撥弦,利用一條長條竹片彎曲成弓,再以一條鐵弦(或月桃弦)分別繫於竹弓兩端而形成的樂器,聲音細小薄弱但悠揚的琴音雖然細微,卻耐人尋味。
互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原本為教堂聖歌,而非傳統歌謠。演唱時必須與精兵歌一起唱,歌詞一開始即演唱:「從現在開始」,而至精兵歌時,才演唱主要內容,可算是「精兵歌」的一段前奏。樂曲一開始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部分加入演唱。
敘述寂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梅蘭村的Pisdaidaz主唱者是一位女性長者,其訴求的主題也是以提醒及訓戒後輩的年輕族人為主,但是副歌式的頑固合唱,卻在主唱者尚未全部唱完主題樂句時,就湧進其中,形成了競奏式的合唱。
口哨暗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過去在獵場上行獵時,為了怕驚嚇動物,獵人們是不可以發出聲音的,於是布農族的獵人們發展出了一套口哨語言,他們就利用這套大家已形成默契的口哨語言,來進行追捕動物的行動。
誰在山上放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種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所唱的歌謠,在布農族的兒歌當中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演唱方式。這首「誰在山上放槍」,主題也是以「狩獵」的情境為範圍。在南投的巒社群,以及台東一帶的郡社群也都會演唱這首歌謠,歌詞大同小異,只是中間偶有一些語詞上的變化而已。
明德部落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信義鄉明德部落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族語稱為「pasibutbut」,是從前族人祈求小米及作物能茁長而豐收的一首歌。這首歌有很特殊的合音唱法,這種多音性現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是布農族重要的一項文化資產。
母雞和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仁愛鄉卓社群兒童所唱的童謠。歌詞是寓言式的童話,敘述媽媽叫小孩去提水,結果小孩發現水潭被母雞弄濁了,他好生懊惱。但在一旁的公雞卻告訴小孩,不要擔心,說著說著一躍而下。說也奇怪,潭水頓然清澈無比,小孩好高興把這現象告訴媽媽,媽媽卻冷冷地回答希望年年都如此。
頁面
地點
- 高雄市 (68)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桃源區 (65)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南投縣 (60)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信義鄉 (40)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花蓮縣 (36)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萬榮鄉 (31)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台東縣 (25) Apply 台東縣 filter
- 海端鄉 (21) Apply 海端鄉 filter
- 仁愛鄉 (20)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卓溪鄉 (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延平鄉 (4) Apply 延平鄉 filter
- 鼓山區 (2) Apply 鼓山區 filter
- 那瑪夏區 (1) Apply 那瑪夏區 filter
族群
授權
- (-) Remove 著作權利所有 filter 著作權利所有